游客发表
危机面前永远有两条路 财新记者:提到两次改革高潮,发生在1992年以后和1998年前后,都恰逢两次中国经济比较大的危机。
建立鼓励创新、容忍失败的社会环境,对于一个企业、一个城市、一个国家非常重要。 (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) 进入 郑新立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专利申请 科技创新 。
美国之所以在科技创新上领先于世界,一个重要原因是吸引了全球人才。他们到深圳来,不是为了当官,更不是贪图安逸,而是立志要干一番事业,到深圳来创新创业。华为和中兴两个公司,都从事通信设备制造,他们相互竞争,互不服气,在国际市场上,一个企业走到哪里,另一个马上追到哪里。三是在申请主体上,民营企业申请量较多,国有企业、科研机构、大学较少。政府财政在其他方面应少花钱,但在鼓励技术创新上应舍得投入。
特别是在吸引外国人才方面,我们需要向美国学习。在扩大对外贸易中熟悉国外市场,了解全球技术进步趋势,通过引进、消化、吸收、创新,逐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。现在李克强政府决心很大,不断简政放权,但问题不是放权这样简单。
人性缺陷无法克服,就得加强政府监管,就像昆山爆炸案、福喜食品事件一样。一步跨不过去,只能两条腿走路,还要搞双轨制。他推动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,共同富裕是后人的任务,我们没干好,这不能怪邓小平。邓小平去世快20年了,几届领导人更迭,但都还没超出他制定的一个中心、两个基本点的战略轨道和框架。
很多人说反腐败关键是要治本。 美国也有双轨制 观察者网:又回到邓小平的理念如何影响我们这个时代。
70年代末80年代初,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在宿舍也讨论过这个问题,记得当时大家压倒性的看法就是,我们穷得叮当响,谈什么污染,保护环境是富国、有钱人的奢侈事情。邓小平时代迄今的成功已经进入史册,可以说无法更改。当然后来也受到挑战,说走一步看一步不行,有的部门也嘲笑。西方政府是民选的,他怎么也越搞越大?可见背后还是有一些规律,比如这跟人类本身,人性本身的缺陷也有关联。
最典型的就是环境污染,对资源的破坏和浪费。这十多年来,思想舆论发生很多变化,像邓小平时代的一系列思想,"猫论"、"一部分人先富起来"、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、韬光养晦等等,遭遇到一些现实的冲击。我们的思想无法超越时代局限。观察者网:你说的机制设计,与舆论广泛使用的改变"体制"、改变"制度"不一样? 华生:我讲的这个机制设计,实际上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。
华生:这正是所谓左、右两派的肤浅之处。真正的挑战是今后,邓小平时代还能延续多久?以后往哪里过渡和转化?因为今天我们面临的已经是与邓小平执政时大不相同的情况和环境。
那时候人们对腐败和不公平的容忍度很低,80年代还只有个体户,所谓"万元户"就觉得很扎眼了。不仅如此,曾因被赶出体制,英国留学归来他又下海经商,如今又是间接拥有5个层面写字楼规模的企业群,以及全国各地20多个工厂的企业主。
等到1988年开始的时候,社会情绪就变了。如何认识和取舍邓小平的遗产关乎当代人的命运和中国的走向,需要专题去回答。那个报告中,我们认为,国企改革局限于国企是不行的,必须要跳出国企,国家要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系统,要竞争性地聘用职业经理人,这个提议比2003年国资委正式成立早了18年。实际上也是对小平渐进式改革的不满和否定。1986年,在去三峡专列上,我向赵紫阳总理汇报国资改革的问题。因为价格双轨制遭到怀疑,1988年,在各方推动下邓小平就想搞价格闯关,全面放开物价。
所以事情复杂就复杂在这个地方。观察者网:80年代初你参加价格"双轨制"的出台,亲自参与到改革进程中去了,包括以后的国有资产改革和股权分置改革。
第二种情况是,邓小平对以后的情况是有预见的,邓小平后来一直提醒说,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,然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。但随着污染加重北京雾霾问题慢慢严重起来,北方的防护林反而成为加重雾霾的一个因素,因为它导致风过不来,雾霾难以吹散。
所以邓小平及其传承者创造了中国发展的世界奇迹,他们没有,按照他们的类似想法实践的国家也都没有。凡事不能大而化之,就像一些人说的,"历史已经证明了,发达国家成熟的民主宪政制度可以抑制腐败",这话说了等于没说。
20世纪以来,像美国,巨额预算钱不够花还要借钱。问题是,印度、印尼、菲律宾已经是民主制度了,腐败为什么比我们还严重?新加坡没有那么多民主,为什么没多少腐败?美国在100多年前,腐败也极其普遍猖獗,所以才有"扒粪运动"、"进步主义"运动。就像当年的价格双轨制也是一个机制设计。世界是复杂的,所以中国与外国都一样,用简单化的思维和办法都是行不通的。
思想界争论一直有,说双轨制就是搞两个价格,就是一条路上允许左行和右行的双重交通规则,结果一定会撞车。我们这一代人应当说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,更不要说其中的佼佼者和成功人士。
观察者网:当时走渐进式改革的道路,从决策层到学者思想界,是不是也有一些争议? 华生:这是邓小平主导的战略,决策层都是认同的。他去世近20年了,他开启的改革开放事业还在深入和推进。
中国人讲"时势造英雄"。现代经济越来越复杂,华尔街的金融产品搞得那么复杂,监管跟不上去,就得闹金融危机,全世界都被搞乱了。
所以从这个意义上,不是我们个人有什么了不起,只是赶上了时代的大潮,成为时代的符号。不过我看研究并不深入。 等成熟的民主宪政解决腐败问题,黄花菜都凉了 观察者网:批评邓小平的人还会说,他没有解决腐败问题。举个例子,昆山爆炸案的那个企业,是按利润最大化的市场规则在行事,而且按照市场规则,既然工人愿意接受那个工资和劳动条件,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。
当时说这样的话,百分之百对。如果说全部由市场说了算,世界上其他国家,尤其是欧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,为什么政府也越搞越大? 观察者网:记得你提到过一个数据,发达国家政府支出最高的甚至占到了GDP的50%。
你怎么看? 华生:上面说过,邓小平在位的时候,那时腐败的金额、规模恐怕不到今天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。所以,不能够用今天的眼光要求当时的政策。
反腐败是当下舆论关注的热点。三十多年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发展背景及面临的任务都不一样。
相关内容
随机阅读
热门排行
友情链接
友情链接